名人找個家/桂先農:先考量財力
2021-01-30 02:12:08經濟日報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本報系資料庫)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1989年買了人生中第一棟房子,當時他大約31歲左右,國學底子厚實的他,認為買房子也是一種理財,他以儒學經典四書中的《大學》篇勉勵年輕人,買房子優先考量自己的財力。
桂先農曾經代表台灣參加過中美貿易談判、WTO金融諮商、亞太防制洗錢組織籌備,當過銀行局局長、中央存保董事長、金融監督委員會副主委,現在則扮演負責作育保險英才的搖籃角色。
國學造詣深厚的他,買房子也有一套學問。
他舉《大學》篇「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講的是如何創造財富,有一個規律,也就是生產財富的人眾多,消耗財富的人少,管理財富的人勤快,運用財富的人節儉,這樣做才能使財富經常充足。
他說買房也是理財的一環 ,一般大眾都是小資族,低薪是普遍現象,買房不要好高鶩遠,要考量自己的財力,一般房貸本金加利息占薪水的比重不要超過三分之一,以免財務壓力過重。
至於能買到什麼樣的房子?就要靠儲蓄、省吃儉用 ,看自己的財力考量。
他認為25~30歲年輕人一開始應買一棟勉強可支應,不那麼貴的房子,同時需要理財自強,40~50歲再買一棟較好的房子,採階段式換屋方式,慢慢找到人生中理想的住宅。
桂先農生涯中有一些起伏,但薪資還算穩健。
47年次的他在1989年、31歲左右在當時的台北縣(現在的新北市)購買人生中的第一棟房子,住了十幾年後,等到房價拉高後,再賣掉換屋,選擇在台北市木柵區買了第二棟房子。
與太太感情甚篤的他說,後面這棟是太太買的,他也開玩笑的說,因為老婆薪資比較高。
夫妻二人等到薪水提高後,加上真的很刻苦勤儉,沒有常常出國旅遊,也沒花費什麼錢,才有能力買到台北市區的房子。
地點選擇是因為他和太太當年都是政治大學畢業,比較熟悉附近區域所致。
桂先農也建議年輕人,要節儉自強才會生財,致富沒有捷徑,千萬不要看別人炒股賺錢就冒進,這樣成功的案例是很少的,要刻苦耐勞才會致富,好好儲蓄,若財力還夠頭期款,及早買房當然好,可以先買一棟安身立命,再積極創造財富,累積新財富加上舊財富,再換棟好房子。
因為可能有轉售需求,所以買房的時候也要考量未來容易轉手的物件。
#房地產買賣-高仕不動產
#中古屋#公設地#透天厝#0912-913923高仕陳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