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財產變國產?專家揭「傳承三陷阱」一失誤就是高額代價
※本文觀點:
不動產節稅規劃要趁早!贈與稅、遺產稅、土地增值稅、房地合一稅…,不同的財務規劃會有不同的稅費負擔;節不節稅,省不省錢,完全要看個人的資產配置、理財規劃而定!
透過專業人員做一些資產規劃對於將來有大筆遺產稅要繳交的話,節稅的錢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根據個人的需求所訂出的不動產節稅規劃,將來才不會多繳冤枉稅!
不想財產變國產?專家揭「傳承三陷阱」一失誤就是高額代價
※本文觀點:
不動產節稅規劃要趁早!贈與稅、遺產稅、土地增值稅、房地合一稅…,不同的財務規劃會有不同的稅費負擔;節不節稅,省不省錢,完全要看個人的資產配置、理財規劃而定!
透過專業人員做一些資產規劃對於將來有大筆遺產稅要繳交的話,節稅的錢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根據個人的需求所訂出的不動產節稅規劃,將來才不會多繳冤枉稅!
這下糟了!忘了重購退稅5年管制期 多屋族當公益出租人慘被追繳退稅款
※本文觀點:
土地稅法第 37 條
土地所有權人因重購土地退還土地增值稅者,其重購之土地,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五年內再行移轉時,除就該次移轉之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外,並應追繳原退還稅款;重購之土地,改作其他用途者亦同。
土地增值稅重購退稅土地所有權人於出售土地後,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二年內重購土地合於下列規定之一,其新購土地地價超過原出售土地地價,扣除繳納土地增值稅後之餘額者,得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就其已納土地增值稅額內,退還其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地價之數額:
一、自用住宅用地出售後,另行購買都市土地未超過三公畝部分或非都市土地未超過七公畝部分仍作自用住宅用地者。
老翁憂5千萬房產得付高額稅金 資深代書教「先送給老婆」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10/18 11:20文/記者朱語蕎
資深代書建議,夫妻之間先透過贈與,調配彼此間不動產比例,未來一方先往生後,可有效降低未來稅金負擔。
過往男尊女卑的時代,夫妻一起打拼的財產,許多都登記先生名下,假設先生先過世,會有約千萬的遺產稅免稅額可利用,是不少人節稅的方式。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當有一方往生躺平時,就是申報遺產稅的時候,目前遺產稅的免稅額是1333萬元,配偶扣除額是553萬元,喪葬費用是138萬元,如果有小孩每位還有56萬元扣除額,也就是4口之家,夫妻及2個小孩,如果太太往生發生繼承,遺產稅免稅額加上扣除額就有2136萬元。
阿北買4300萬商辦契約僅61萬?代書讚最佳節稅教材:省下近400萬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9/13 12:23文/記者朱語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遭揭露以4300萬元買下立法院附近商辦。(記者王藝菘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5月遭爆料花4300萬元買下立法院附近商辦,除了大家議論的現金購置外,日前民眾黨部特別拿出契約澄清有買賣事實,但因契約總金額僅約61萬元,又再度引起話題,資深地政士直言,此案例正是遺產及贈與稅最佳的節稅教材。
置4300萬元的辦公室,為什麼變成61萬7800元?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說,柯文哲購買商辦總價4300萬元,是所謂的「私契」,私契載明買賣總價、付款方式、稅費負擔、違約責任及點交日期等等。
擔心被課遺產稅 老父提前過戶竟「多繳逾百萬稅金」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8-07 11:32 經濟日報/記者胡順惠/台北即時報導
提前規畫遺產才能節稅。聯合報系資料照
許多長輩到了晚年開始煩惱,該如何「無痛」將財產轉移給子女,一名劉爺爺就遇到這困擾,他辛苦多年賺到一筆土地、一棟房屋及活存50萬元,擔心死後要被課徵遺產稅,決定今年2月提前贈與給兒子,沒想到經試算,竟得繳128萬元稅金,自然留給兒子繼承反而無須繳稅。
劉爺爺手上留有土地、房屋,贈與時須繳贈與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國稅局解釋,該案土增稅假設為1百萬元、契稅假設為5萬元,贈與稅則視當時土地公告現值總計5百萬元、房屋評定現值80萬元,總計580萬元,扣掉免稅額、扣除額、贈與淨額後,再乘上1成,應繳納贈與稅為23萬1千元。
他用「這方式」省下150萬遺產稅 沒算好反讓房地合一稅暴增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5/07 17:38文/記者朱語蕎
專家建議,若被繼承人的遺產是不動產占多數,或許不該主張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來降低遺產稅,以免未來繼承人出售不動產時被課徵高額房地合一稅。
夫妻其中一方往生時,可「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來節稅,但要小心節稅糖衣變成毒藥。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就遺產稅的申報,常利用《民法》第1030條之1:「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來降低被繼承人的遺產稅額,是合法節稅的好辦法。 但是自房地合一稅上路,如果被繼承人的遺產是不動產,要主張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可能要三思而後行。
「拋棄繼承」也能節稅!只要1千元 增值稅、贈與稅全免了
2023/07/13 20:03文/記者朱語蕎
依據民法規定,繼承有其順序。(資料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政府針對第二屋、多屋族進行打房,買方也有解套方法,像是利用自己的兄弟姊妹當「人頭」購屋,讓貸款成數更高、利率更低、省掉更多房屋稅,但當「人頭」老了、生病了,該怎麼辦?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日前就有個案的哥哥因為信用瑕疵,為了銀行貸款,以妹妹的名義買了現在居住的房屋,每月的房屋貸款雖是由妹妹銀行帳戶中自動扣款,但其實都是哥哥在繳納,因為妹妹未婚,日子久了,登記在妹妹的名下也就習慣了。
★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實物管理要點(112年6月7日修正)
法規名稱: | 抵繳遺產稅或贈與稅實物管理要點英 |
---|---|
公發布日: | 民國 97 年 12 月 23 日
|
修正日期: | 民國 112 年 06 月 07 日 |
發文字號: | 台財產接字第11230001240號 令 |
法規體系: |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
圖表附件: |
幫兒子出自備款買新房 善用這方式 省下5萬6稅金還免申報
2023/03/24 11:55文/記者朱語蕎
專家建議,善用夫妻之間的免課贈與稅,依照目前贈與稅免稅額是244萬元,購屋自備款在488萬元內,都不會被課徵贈與。
現今房價高昂,爸媽為小孩購屋置產相當常見,但要注意每人每年244萬的贈與稅免稅額度,若不小心,恐得付出高額稅金。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燦就提到,日前有名客戶買下一間1500萬的房子,付款方式為簽約款150萬元,完稅款150萬元,銀行貸款1200萬元。
一年贈與244萬房產免稅 沒算好房地合一稅反虧大
2023/02/10 11:09文/記者朱語蕎
每人每年有244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但若沒精算好,恐虧更多。
每人每年都有贈與稅244萬元的免稅額,因此農曆新年剛過,不少人就急著辦理二親等房屋贈與,如果以1200萬元公告現值的房地產計算,經過5年的贈與(244萬元×5年=1220萬元),就可以過戶完成,達到贈與稅免稅的目的。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說,有些人省了贈與稅,卻忘記有其他稅費,之前就遇到一個個案,哥哥因為去年有透過持分贈與的方式,逐年將房屋過戶給妹妹,哥哥常年在大陸經商,利用春節回台灣過年,年假結束,回大陸前又來委託我們辦理持分贈與。
水源特定區土地減免土地增值稅贈與稅及遺產稅標準
中華民國95年3月14日經濟部經水字第09404610550號、財政部台財稅字第0950450441號、內政部台內營字第0950819905號、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民地字第0950005366號令發布修正
中華民國101年1月2日經濟部經水字第10004607080號令、財政部台財稅字第10004133790號令、內政部台內營字第1000810419號令、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地字第 1001068298 號令會銜修正發布全文 4 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第 1 條
本標準依自來水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二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筆記起來!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適用5條件
報導:MyGoNews方暮晨 | 日期:2021-03-13
筆記起來!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適用5條件
新聞摘要
筆記起來!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適用5條件
保單免繳遺產稅 有撇步
2020-12-22 05:45 經濟日報 /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父母規劃藉由買保險留財產給子女,要注意投保的細節不同,可能會影響遺產稅的認定,高雄國稅局表示,以最常見的壽險保單而言,長輩必須同時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保單才能免課遺產稅,如果被保險人是子女或他人,未來仍要繳交一筆遺產稅。
官員表示,保險往往是父母為了避免突發事故過世,導致子女失去經濟來源,而使生活陷入困境的保障之一。
然而在父母死亡、子女須申報遺產稅時,父母購買的人壽保險保單,列入遺產申報課稅與否,就要視那張保單上的要保人、被保險人身分而定。
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官員表示,如果保單上約定,在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金額,可以不計入遺產總額,也就是不必課遺產稅。
筆記起來 贈與?買賣?不動產移轉,停!看!聽!
報導:MyGoNews方暮晨 時間:2020-02-08
筆記起來 贈與?買賣?不動產移轉,停!看!聽!
新聞摘要
筆記起來 贈與?買賣?不動產移轉,停!看!聽!
遺產中的道路用地可以抵繳遺產税嗎?
《前言》
為了減輕納稅義務人的負擔,及兼顧課稅的公平性,只要遺產稅的應納稅額在三十萬元以上,且納税義務人確有困難,不能一次繳納現金時,是可以申請以課徵標的物或其他易於變價或保管之實物抵繳遺產稅。至於抵繳價值的計算,是以該項財產核課遺產税的價值為準,因此納稅義務人顯少以市價高於課税價值之財產來申請抵繳,而多半是以市價低於課稅價值,或是根本沒有使用收益效用的財產來抵繳,實務上申請抵繳的財產則以道路用地較為常見。
《都市計劃地區道路用地與非都市計劃地區道路用地之區別》
依據都市計劃法第五十條之一的規定,公共設施保留地因繼承或因配偶、直系血親間之贈與而移轉者,免徵遺產税或贈與税;復依遺產及贈與税法﹝以下簡稱遺贈稅法﹞施行細則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被繼承人遺產中依都市計劃法第五十條之一免徵遺產税之公共設施保留地,納稅義務人得以該項財產申請抵繳遺產税。是以,前述法令已明確指出,只要是都市計劃地區,經編定為公共設施用地? 犒D路用地土地,是免徴遺產稅並可申請抵繳的。而一般納稅人較易混淆的是,如果係為非都市計劃地區的道路用地,雖亦為不課徵遺產稅,但是否可以申請抵繳呢?簡單來說,該都市計劃地區外的道路用地,因其並不適用都市計劃法第五十條之一與遺贈稅法施行細則四十四條之規定,而是符合遺贈稅法第十六條第十二款的規定,因係經政府闢為公眾通行道路之土地或其他無償供公眾通行之道路土地,經主管機關證明者,是屬不計入遺產總額的財產不課徵遺產稅,但是因其屬不計入遺產總額的財產,並不是課徵標的物,所以必須符合易於變價或保管的條件才可以申請抵繳。至於是否易於變價或保管係由稽徵機關為主觀上的認定,現行實務上大多被國稅局以因不易於變價保管,而不准抵繳。
《既成道路亦不准抵繳》
既成道路係無償供公眾通行之道路土地,不論其為都市計劃區域內或是區域外的土地,只要經認定屬不計入遺產總額的財產,則因其不易於變價或保管之理由,稽徵機關多不准抵繳。
《結論》
申請實物抵繳遺產稅對於納稅人來說可減輕不少負擔,現行亦有當事人為免屆時繼承發! 生需繳納高額的遺產稅,而在生前先行購入道路用地以便將來用以抵繳。不過,因抵繳遺產稅有一定條件的限制,在做相關稅務規劃時,應先審慎評估本身的財產狀況是否符合抵繳的規定,以免發生購入道路用地後卻又不能抵繳的情形。
來源:文 / 王彥琳
買地節稅 搞錯買到「誤會一場」
2018年05月19日
為了減稅或辦理容積移轉,有時會刻意購買「公共設施保留地」,但搞錯只會白花錢。資料照片
為了減稅或辦理容積移轉,有時會刻意購買「公共設施保留地」。
【新聞】重稅可破解 不動產贈與又增溫
資料來源: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916/2572625
房地合一上路後,由於以不動產贈與方式移轉財產,日後子女出售會被課重稅,去年全國建物贈與棟數大減逾二成,今年又有回升趨勢。業者說,除了遺贈稅率調升因素外,市場盛傳自用重購退稅可破解重稅也是主因。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受贈房子出售,另買自用住宅辦理重購退稅,可拿回已繳的房地合一所得稅,不過辦理重購退稅的房子,五年內必須自住,不能買賣,不能營業,也不能出租,以此避稅仍須付出相當代價。
買房子贈與子女,贈與金額用公告現值申報,可省下大筆贈與稅,過去風行一時,但去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子女出售受贈房子,需以出售價格,減去當時申報的公告現值來計算獲利報稅,比起用現金贈與,稅額多要高出一倍以上。
去年全國不動產贈與較前年大減約二成五、1.4萬棟。今年出現變化,前五月總計1.97萬棟,相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