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海嘯來襲嗎?第四季房貸量季減1/4 利率金融海嘯後新高
※本文觀點:
房貸市場資金偏緊銀行以價制量,央行管控房貸,想多申請一些房貸金額只好無奈的接受銀行提高利率,平均房貸利率2.28%,創下2009年以來的單季新高。
而第四季受到央行打房影響,房貸件數量縮25%,房貸期限拉長;打房有效,銀行又多賺一些利差囉!
既降溫、又多賺利差、又降低不動產放款風險係數!
現階段能夠買住家的就剩『真青安』、『現金族』、『無貸族』!
房市海嘯來襲嗎?第四季房貸量季減1/4 利率金融海嘯後新高
※本文觀點:
房貸市場資金偏緊銀行以價制量,央行管控房貸,想多申請一些房貸金額只好無奈的接受銀行提高利率,平均房貸利率2.28%,創下2009年以來的單季新高。
而第四季受到央行打房影響,房貸件數量縮25%,房貸期限拉長;打房有效,銀行又多賺一些利差囉!
既降溫、又多賺利差、又降低不動產放款風險係數!
現階段能夠買住家的就剩『真青安』、『現金族』、『無貸族』!
房市急凍! 1月五大銀行新增房貸大減358億創新低
※新聞觀點:
房市為何急凍?想買房的人,自備款有限,又遇到央行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冒然簽約買房萬一貸款不足恐有被斷頭之風險存在,對於手頭現金不充裕的買家,暫停買房的念頭,先觀望、再等銀行資金水位降低之後再伺機而動。
還有一種買方就是在期待房價下修之後,再進場購買,購買他們心中的理想地段、期待價格。
理性看待房市,切勿一頭熱的栽入房市、也不必期待房價會跌個2~3成讓你撿!期待的地段、期待的價格,等不及你撿、就讓左鄰右舍先撿去配了!
真正有剛性需求者,可以多看看屋,看見適合者,勇敢出價!
低首付成未爆彈 不等央行開會第7.5波打房突襲(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12/18 15:37文/記者張瀞勻
近期有網友指出,央行會議尚未召開,就已經出現第7.5波管制了。(圖/住展提供)
中央銀行理即將於19日召開理監事會議,距離上次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事隔3個月,這段期間預售案、成屋市場冷到骨子裡,近期有網友指出,央行會議尚未召開,就已經出現第7.5波管制了,近期有低首付的建案在申請房貸時,金融機融將建商公司貸的部分列入負債比,認為貸款月付金過高,最後只給予3成房貸,讓網友欲哭無淚,市場專家直言,消費者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怨政府、怨銀行、怨建商,因為政府在做風險控制,銀行只是配合辦理,建商想盡辦法提供優惠分期付款要懂得珍惜。
過去幾年房市走向大多頭,熱度扶搖而上,不少建案更打出低首付優惠方案,吸引許多投資小白以及少年房神上車,但今年9月底後受到第七波管制,市場突然熄火,但仍有零星低首付個案現蹤,期間有部分網友透露低首付個案恐怕成為箭靶,不料近日就有案例傳出災情,有網友哀毫金融機構突如其來出手,將建商提供優付的公司貸列為負債比,同時將悠付金額視為3年無擔保貸款,月負擔貸款金額瞬間飆高,最後房貸成數從當時認為的八成大砍剩三成。
立委批9大行庫放貸逾2千億、建商卻未動工 土銀回應了(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10-30 16:58 經濟日報/記者戴玉翔/台北即時報導
立委王世堅30日在財委會質詢時指出,公股行庫低利貸款給建商買地、養地、圈地,違反中央銀行空地貸款18個月內必須動工的規定,九大公股行庫合計高達2,116億元,其中光土銀一家就占1,173億元,要求金管會銀行局應該要去查。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立法委員王世堅30日在財委會質詢時指出,公股行庫低利貸款給建商買地、養地、圈地,違反中央銀行空地貸款18個月內必須動工的規定,九大公股行庫合計高達2,116億元,其中光土銀一家就占1,173億元,要求金管會銀行局應該要去查,金管會則回應將於檢查時處理。
對此,土銀提出三點說明表示,除特定案件之外,均依中央銀行規定逐步按比例收回貸款本金,並採逐年利率加碼辦理。
夫妻買房用新青安? 專家:「1關鍵」決定身份認定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10/17 23:05文/記者張瀞勻
房貸事有諸多眉角,透過大型仲介公司協助,不僅有利於找到心儀房產,處理代書流程、貸款也會更安心。。(圖/記者張瀞勻攝)
近期央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對房市影響甚鉅。信義房屋專家表示,整體房市已進入盤整期,但首購族不受影響,投資客退散後,目前時機有利於剛性需求首購族,而房貸事有諸多眉角,透過大型仲介公司協助,不僅有利於找到心儀房產,處理代書流程、貸款也會更安心。
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央行再推出排除條款,許多民眾對貸款條件仍有許多地方需要釐清,信義房屋代書總所長張艾玲分享,新青安與首購有兩大區別:新青安除借款人本人外,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都需要符合名下「無房產」狀態,但如果家人持有建物為共有且持分面積小於40平方公尺則可不計入;而一般銀行首購房貸只看借款人本人名下是否有房貸來認列資格;央行排除條款出現後,繼承房產者可以不計入房貸戶數,可符合一般房貸首購資格,不受第二戶五成、無寬限期等限制。
新青安寬限期後掀出售潮?財長:逾半未使用寬限期(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10/16 16:27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新青安貸款有51%沒有申請寬限期。(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新青安貸款給予5年寬限期,立委關切寬限期後是否就有民眾將房屋售出?財政部長莊翠雲今表示,根據統計,新青安僅25%貸款戶申請5年寬限期,有14%申請3年寬限期,51%貸款戶根本就沒有用寬限期。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上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新青安貸款給予5年寬限期,而房地合一稅針對持有5年內短期交易課徵35%至45%重稅,會不會5年寬限期一過,就有人將房屋售出,還可避免適用較高的房地合一稅。
獨/「限貸」惹民怨 楊金龍親上火線與銀行開會2小時 做出二大裁示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9-02 12:38 聯合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即時報導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早上10時親上火線,召集八大公股行庫及10多家民營銀行總經理,總計超過20家銀行代表與會,會議進行約2個小時,在聽取各總經理對於目前房貸「限貸」問題及民眾恐慌情況的陳述後,楊金龍做出二大裁示,一是一定要滿足首購民眾的貸款需求,不能反而造成民眾交屋時違約;二是對於民眾的客訴爭議,一定要柔性勸導,不能再製造更多誤會。
據悉,今日央行召集會議的陣仗很大,包括業務局、檢查局等一字排開和楊金龍一起聽取簡報,由於央行這次開會,僅讓各行庫總經理一人前來,保密工夫也到家。
限貸風暴襲擊購屋族 一張表先算「信用評分」有多少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8/23 17:57文/記者朱語蕎
央行出手要求國銀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業者認為,緊縮房貸讓民眾及業者都有點無所適從。
央行出手要求國銀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政府進一步採金融管控,台北市不動產仲介公會表示,在補貼政策及金融管控並存的狀況下,民眾及業者都有點無所適從,必須重新適應。建議民眾隨時培養良好的信用狀況,降低衝擊。
日前行庫陸續緊縮房貸、貸款額度從8成~8成5,驟降至6成~7成,貸款利率也從1.8%~2%,上升至2.5%~2.8%,還包括審核時間及撥款時間拉長等等,成屋交易市場陷入緊張氛圍。
新青安真的最划算嗎?千萬房貸利息竟要繳550萬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6/21 13:18文/記者張瀞勻
新青安房貸放貸爆量,已經成為首購族優先選擇的貸款方案,尤其5年寬限期與40年期房貸成為市場短期付款最輕鬆的方式。(圖/資料照)
新青安房貸放貸爆量,已經成為首購族優先選擇的貸款方案,尤其5年寬限期與40年期房貸成為市場短期付款最輕鬆的方式,試算40年期的新青安房貸一千萬元,都不提前償還狀況下,利息支出就高達550萬元,等於借1千萬40年要償還1550萬元,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選擇適合自己的年期,制訂好的理財規劃與還款策略,有錢就還可以降低負擔。
曾敬德指出,雖然已經有銀行推出40年期房貸的還款方式,不過畢竟還是少數銀行,新青安則是由公銀行庫配合政策可使用40年期房貸,對於首購族來說每月還款過了寬限期,1000萬房貸從20年期每月6.56萬,30年期每月4.37萬,40年期可以一口氣降到每月3.46萬元,對於首購族來說相當有吸引力,但延遲償還本金付出的代價就是利息會明顯增加。
一張圖看全台哪裡房貸斷頭戶最多 升息房市慘兮兮?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4/02 16:58文/記者張瀞勻
全台房貸違約率新竹縣市最低。(圖/台灣房屋提供)
央行自前年起啟動升息,截至目前為止,連續升息達3.5碼,讓房貸族哀聲連連,不過照樣乖乖繳款,根據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平台資料統計顯示,去年Q3為止,全國違約率為0.07%,雖比Q1的0.06%略高,但和2020年初疫情剛爆發的0.17相比,仍屬低違約率,顯示升息並未導致違約潮。
台灣房屋宜蘭轉運特許加盟店店長羅詔耀表示,宜蘭房價雖比雙北低,不過在地青年的薪資收入不如都會區,且近年不少推案在都市計畫外,若鑑價不足導致實際核貸成數不足,年輕首購族又未掌握長期財務分配,或過寬限期月繳金額提高,都可能會超過實際負擔能力,增添違約風險。
鷹式升息誰最慘?「這都」買房老小破 利率成數還不如人 (本文出處請點擊)
2024/03/25 10:55文/記者朱語蕎
央行升息,讓雙北房貸族壓力增大。
央行無預警升息半碼,住商機構彙整聯徵中心最新資料發現,與央行六波升息前的2022年Q1相比,全國核貸成數微增0.12個百分點,利率增加0.66個百分點,其中北市貸款利率增幅與核貸成數跌幅均居六都之首。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除利率因升息增加外,核貸成數主要都會各有消長,但仍呈現正成長,顯見銀行對市場仍有一定信心。其中北市老宅、小宅交易比例高,此兩類物件貸款條件差,加上北市新案少,較不易出現整批交屋貸款,導致出現貸款成數偏低,利率卻偏高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