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北市建案政策擬鬆綁 基地非畸零地即可
建商常遭「畸零地」私地主卡位,北市府擬大幅鬆綁政策,研擬中的「台北市畸零地使用自治條例」草案規定,未來建商申請建案,建築基地非畸零地即可,無須再管鄰地是否會成為畸零地。草案已進入公展期,建管處表示,將搜集民意決定是否調整。
北市建管處表示,「建築法」僅要求建築基地非畸零地,過去考量北市地狹人稠,才規定建築基地鄰地不可淪為畸零地,全國也僅剩北市有此項規定,鬆綁後可全國一致。
政府規定可建築的土地最小面積,以常見的「住三」為例,最小基地面積須寬8公尺、深16公尺,建商才可以申請建案。但建商考量建築基地完整性,避免變成L型、T型,也常會整合、收購土地。
此外,建商於北市蓋房子,要符合2條件,一是建築基地本身不可是畸零地、須符合土地最小面積,二是建案完成後,不可讓鄰地變成畸零地,因此,不時傳出私地主漫天喊價。
建商若無法整合土地,雖可進入「台北市畸零地調處委員會」,調處不成,北市府仍會核可建案申請,卻曠日費時。建管處初步統計,經調處後整合的案件,成功率僅約3%。
房地產買賣陳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法院財委會4月底三讀通過財政部提案的「遺產及贈與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財政部長許虞哲11日出席財政部近一年施政報告記者會時指出,遺產稅、贈與稅的調升將從明(12)日正式上路。
遺贈稅修正草案的提案緣由是財政部配合年初通過的長照法計畫,將遺產稅、贈與稅由現行的10%改為按照金額的累進制10%、15%、20%。許虞哲表示,對一般民眾影響不大,課稅對象以富人為主,初估每年營收約63億元,將於12日上路。
遺產稅部分,條文修訂為將遺產總額減掉扣除額、免稅額後的遺產淨額,在5千萬元以下者,課徵10%;超過5千萬元至1億元者,課徵500萬元,加超過5千萬元部分的15%;超過1億元者,課徵1250萬元,加超過1億元部分的20%。
贈與稅部分,修法條文明訂,將按贈與人每年贈與總額,減掉扣除額、免稅額後的贈與淨額,在2500萬元以下者,課徵10%;超過2500萬元至5千萬元者,課徵250萬元,加超過2500萬元部分的15%;超過5千萬元者,課徵625萬元,加超過5千萬元部分的20%。
財政部指出,今年1-4月贈與稅收實徵淨額為95億元、年增60.4%,為歷年最高水準,許虞哲表示,是大戶提前於稅率調升做資產規畫所致,未來遺贈稅調升上路後,估計後續贈與稅的稅收可能會有縮減效應。
新聞來源:http://www.nownews.com/n/2017/05/11/2518650
、持分土地、持分房屋、持分、持分土地、持分房屋、持分、持分土地、持分房屋、持分、持分土地、持
房地產買賣陳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加速老屋及危樓重建,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明訂經評估需拆除重建的三十年以上老屋,或海砂屋等危險建築物,享有一點三倍基準容積或一點一五倍原建築容積獎勵。五年內申請者,重建期間免徵地價稅;重建後,地價稅、房屋稅減半徵收兩年。
內政部估計,目前全國卅年以上建築約三百八十萬戶,其中四、五層樓建築約八萬六千棟;公有建築物耐震檢測經驗,約百分之四十耐震係數不足,推估有三萬四千棟四、五層樓建築物有災害風險疑慮。
內政部曾估算,全台三萬四千棟有災害風險疑慮的老屋若能全數重建,粗估將創造二點七兆元的產值,且三年內會看到具體成果。
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目前國內超過卅年的老舊公寓住宅,普遍都有公設不足、公共空間缺乏等居住品質問題,耐震安全急需補強;透過推動老舊公寓住宅都更,讓更新加速,除了可以創造相當的內需動能,更重要的是徹底改善國人居住品質與安全,這才是這項政策最核心的目的,也是政府當前努力的目標。
昨天三讀條文明定,適用對象包括:不符合「建築法」、「災害防救法」等,需限期或強制拆除者;安全性能評估未達最低等級者;經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結果,建築物耐震能力未達一定標準,經改善不具效益或未設置升降設備者,且屋齡卅年以上者。
「老屋重建條例」明定,條例施行三年內申請的重建計畫,可加碼給予建築基地基準容積百分之十獎勵;五年內申請者,重建期間免徵地價稅;重建後,地價稅、房屋稅減半徵收兩年,若未轉移所有權,房屋稅可再延長十年,最多以十二年為限,但建築物持有者必須為自然人。
房地產買賣陳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