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碳交易權今年大翻身,過去一年飆漲近4倍,但反觀國內,相關法令還在修法,雖有280家合規廠商,不過在法令未完備和交易機制缺乏下,廠商只能申請減碳認證。

須等未來全台落實總量管制,碳權才能使用並交易。

〈封面故事-碳權交易〉碳交易權大翻身 台灣還沒準備好

正隆曾於2008年成為國內首家取得國際自願性減碳認證的公司,拿到20萬噸額度。(資料照)

環保署官員表示,須等「溫室氣體管理法」實施總量管制後,才能進行碳交易,但目前總量管制還沒算好,包括對整個環境的交易與風險仍須一套計算標準,廠商尚無減量目標做為依據。

國內法令未完備 無法交易

官員指出,有了總量管制,才能試算出可能的碳權交易價格、處份金額、拍賣制度等等,內容十分複雜,有些國家實施後,其實也沒達到原來預期的效果。

官員舉例,歐盟有數萬家符合碳交易計算標準的工廠,足以成為活絡的市場;但在台灣,若比照歐盟機制,只有280家廠商可以進行碳交易,市場參與者太低。

官員指出,目前各國都以年排放量2.5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tCO2e)做為管制門檻,台灣在2015年通過溫管法後,環保署已先要求申請的工廠先申報實際排放量,掌握數據後才能設計後續的交易。

目前國內對碳交易關注度較高的產業,包括太陽能、造紙、水泥等。以紙業來看,正隆(1904)、永豐餘(1907)、榮成(1909)均未申請碳權,僅採自主管理,主因是國內「沒有交易市場」。

正隆2008年成為國內首家取得國際自願性減碳認證(VCS)的公司,拿到20萬噸額度。當時正隆曾預估,未來若在美國店頭市場交易,潛在獲利逾千萬。

不過,正隆申請碳權認證僅一年便未再繼續。

分析原因,正隆指出,目前台灣僅有汙染較嚴重的高屏地區訂有總量管制,其他地區環保署仍在訂定中;而正隆規模較大的工廠位於中部(后里)及北部(大園),當地並沒有碳排放的總量管制,即使取得碳權也沒有交易市場。

不過正隆強調,汙染管理是出於敦親睦鄰及社會責任。

太陽能電站賣電 也賣碳權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指出,台灣太陽能產業即將進入新時代,從過去屋頂型電站轉進地面型電站,無論是軟硬體、土地、饋線的要求都不同,碳權交易所的成立有其必要。

他解釋,全球大企業都在買碳權,而蓋電廠則可賣碳權,但目前台灣沒有交易所,以至於碳權都是私下交易,沒有公正第三方平台。

元晶(6443)董事長廖國榮指出,未來蓋電站不止發電,還要賣「綠色憑證」(類似碳權),因為像台積電(2330)賣產品到歐洲,都須要綠色憑證;因此元晶未來的太陽能電站即便不靠政府購電,也能有不錯的收入。


國銀衝房貸 將再爆低利戰@衝衝衝..拼經濟..房地產..持分不動產/0912-913923高仕陳總

 

房價結構與碳費之關聯

台灣202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

淨零碳排話題(示意圖)

節能減碳

碳關稅(示意圖)

綠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溫室氣體管理法 碳交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房地產買賣陳總 的頭像
    房地產買賣陳總

    房地產陳總部落客

    房地產買賣陳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