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農場/上流老人與銀光產業

2020-03-15 23:07經濟日報 吳仁麟

和一群朋友到新竹雲夢山丘走春,在這距離台北一個小時車程的高地,設計今年東京奧運主場館的隈研吾也在這裡設計了一座鬼谷子廟。

鬼谷子生在約公元前400年的中國,在世時教出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這些改變歷史的謀士。

他也是每位策略人心目中的策略之神,像雲夢山丘裡供奉的鬼谷子神像,就是知名的關西摸骨陳隆添在生前供奉。

參拜過鬼谷子後,在28公頃大的園區裡散步賞鳥賞花。

我和身旁的朋友談起即將開始的合作,希望在鬼谷子的空間裡找到更多的靈感與方向。

身旁的朋友是戰國策傳播集團的董事長吳春城,這位知名的策略人和前任衛福部長楊志良在2015年共同創辦了「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簡稱「高發會」)」。

幾次長談後,發現我們對台灣高齡人口相關產業有些共同想法,也準備合作發展「銀光經濟」相關論述,探索台灣銀光產業的種種可能。

今天的老人是人類歷史上絕無謹有的一群人,大都生在1951年二次世界大戰嬰兒潮後。和過去世代老人不同的是,這代老人的知識、財富和健康都有相當的水準。

這些老人生長於人類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年代,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職場磨練出紮實的專業,也擁有財富和健康。

這些人對於老年都有共同的期待,就是成為擁有財富與健康的「上流老人」,不想淪為又窮又病的「下流老人」。

這樣的高齡人口,怎麼看都該是國家的重要資源,如果好好照顧與運用,該能產生很大的能量。

但是在社會價值體系裡,老人卻一直沒能受到重視,每個人出生後,都會被各種主客觀環境引導如何去活。

求學、謀職、成家、立業,所謂的人生,就是不斷追求每個人生階段的成就,在不同的場域去追求「成功」。

但是一旦退休,晚年就沒有社會主旋律了。

沒人說得出什麼樣才是「成功的老年人生」,國家也沒能說得清楚人老了之後該怎麼過,幾乎每個人對老年的共識都是「安養天年」。

大家都說高齡社會的銀髮產業充滿商機,市場產值有多可觀。

但是看看線上線下賣場裡老人商品區,就可以知道,台灣的「銀光經濟」根本還沒出現!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超過80歲,40%的人在80歲之後才過世。

如果在65歲退休,意味至少有15年的人生需要規畫。

老年所要面對的挑戰,看來一點也不比過去的人生輕鬆。

放眼今天和未來台灣的「銀光經濟」,有三個核心議題顯然必須被長期關注的。

第一是教育,讓整個社會能用積極正面的方式去看待老年、善待老年人,也為自己的老年提前做準備。

從金錢到身心靈健康,都有強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機會。

第二是再生,讓銀色的生命再發光,為老人找到新舞台,既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又能享受生命。

特別是把自己的專業與智慧如何傳下去,讓一代比一代更好。

第三是永續,打造能永續運轉的機制與平台,讓今天的自己為明天的自己付出。

從個人到市場與政府都能建立生生不息的機制,在人生路上彼此照顧。

每個人都會老,卻極少人為自己的老年做準備。

這樣的情境正是銀光經濟的挑戰和機會,更需要兼顧「創意、公益、生意」的三意課題。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本文出處)


#不動產節稅規劃-高仕不動產

#中古屋#郊區土地#閒置土地規劃開發#持分地#持分屋#0912-913923高仕陳總

農業設施(示意圖)
休閒用地(示意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銀光經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房地產買賣陳總 的頭像
    房地產買賣陳總

    房地產陳總部落客

    房地產買賣陳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