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戰略質變的影響
2020-12-02 00:18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前在亞太經合會(APEC)除了肯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並表明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大陸商務部也聲明將支持APEC在2040年前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過去中國對於為美國量身訂做的CPTPP,態度一直不是很積極,此次習近平首次公開表態要加入CPTPP,又全力為亞太自由貿易區背書,顯示中國區域經濟整合策略已經發生質變。
中國在十三五規劃時期(2016~2020年),區域經濟整合策略主要是配合中國「走出去」的戰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構自由貿易協定(FTA)。
中國即將邁入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區域整合策略將走向「全面推動,遍地開花」。
中國大陸的改弦易轍,主要是受到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影響,中國自身都承認正處在百年未見大變局。
美國排山倒海般的制裁,迫使中國面臨供應鏈被美國強力脫鉤的風險,在經濟上也與全球漸行漸遠,所以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廣建FTA,尋求解套。
目前美國處於政權交接階段,未來拜登新政府是以內政為優先;中國的高分貝,除了促使美國表態外,也想利用這個空檔取得先機。
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國將以「雙循環」模式發展經濟,除了擴大內需的內循環,也會透過與國際接軌的外循環來支撐經濟。
然而中國過去依賴吸引外資及促進外貿的方式已經陷入瓶頸,必須藉由擴展經貿版圖與外聯結,以防止被孤立。
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中國當然是最大阻力,但也並非無法克服。
台灣不應先自我設限,以參加RCEP為例,RCEP中明文規定在協定生效後18個月以內不接納新會員,新會員加入,原則上必須得到原有會員支持。
換言之,至少也要在兩三年之後RCEP 才會接受新會員;台灣還有時間準備,卻先宣稱加入RECP必須要先接受一國兩制,所以不會考慮加入。
這種凡事先推給中國的說詞,無異是認定在RCEP中只有中國說了算,如此又置RCEP 其他成員於何地。
政府對於中國表態加入CPTPP 回應,則是台灣的機會比中國大,因為台灣已經準備很久,而中國有多項規範與CPTPP差距甚遠。
但我們應該切記當年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即使台灣先完成入會所有程序,但基於國際現實,還是必須在中國之後才能加入。
所以未來若是中國尋求加入CPTPP ,而台灣也順利取得CPTPP入場券,如何避免再次陷入WTO模式,應先有所準備。
台灣是未來「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當然會員,更應積極參與經濟規模遠大於RCEP及CPTPP的FTAAP。
例如台灣可倡議先盤點所有APEC成員已經生效的FTA,在既有FTA基礎下推動市場開放,以達到實質開放效果。
另外也可建議在FTAAP下推動貿易規範一體化,例如原產地規定的調和,以降低貿易成本及促進貿易便捷化。
不過,在APEC不具約束力架構下,未來不太可能談出高品質的FTAAP;即使只能達成開放程度有限中品質的FTAAP,但對長期處在關稅劣勢、欠缺FTA網絡的台灣而言,可以首度參與巨型區域性的FTA,仍是一大利多。
未來在台灣與中國勢將同台的情況下,對我們較有利情境是沿用過去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名稱,例如WTO及APEC下的中華台北,並視台灣與中國為兩個獨立個別成員。
不過,台灣若能爭取平等參與的條件,可能對其他成員開放標準也必須適用中國。
換言之,台灣不但要解除目前對中國經貿的歧視措施,還要給予中國優惠的經貿待遇。
面對中國區域整合策略轉軌,以及未來全球將進入巨型FTA詭譎多變的競賽環境,我們在經貿規範已有能力與國際接軌,但如何在另一軌上因應中國的全面插旗,則是台灣必須先做好的功課。
#企業置產-高仕不動產
#資產配置#持分土地#持分房屋#公設地#中古屋#0912-913923高仕陳總